關於我們

About Us

使用在地有機食材,烹調出素顏的美味;以行動支持綠色生產,用鍋鏟翻轉明日餐桌。

國立宜蘭大學有機中心農糧署合作推動之「有機之心‧美食餐廳」計畫,會員均為使用國產有機食材料理的餐廳,目前已有超過100家餐廳加入。

「有機之心‧美食餐廳」宗旨:擴展有機農產品的行銷通路,鼓勵餐廳支持台灣的有機農民,同時使外食民眾吃的安心,打造一個「環境得永續,生產者得尊重,消費者得安心」的綠色消費循環。

 

近年來食安問題連環爆,社會大眾開始重視自己到底吃了什麼,其實早有一群人為了台灣的食農體制默默努力,讓飲食消費不再是對健康、對土地與從農者的剝削。現在,「有機之心‧美食餐廳」要帶著廚師一起行動,使用在地有機食材,支持友善生產,同時提供消費者安心的外食環境!

 


「有機之心‧美食餐廳」使用瓢蟲做為意象設計,瓢蟲是許多農業害蟲的天敵,*『甲蟲小百科』一書提到:一隻瓢蟲平均一天可以捕食約100隻左右的蚜蟲,而且瓢蟲對環境非常敏感,是有機農業的重要環境指標,因此被選為本計畫的象徵。

「有機之心‧美食餐廳」依照餐廳使用的國產有機食材類別或品項多寡,分成5個「心」等,「心」等愈高,餐廳採用的有機食材種類愈多。餐廳通過計畫審核後,將核發證書與標章掛牌,提高民眾對於「有機之心‧美食餐廳」的識別度。

然而,踏出這一步只是開始,吃有機代表著需要看老天爺的臉色,曾有餐廳因為農產品產量不足,必須臨時更換菜單;也曾發生農友和五星級飯店配合,卻因葉子坑坑洞洞,屢遭採購退貨。有機農作物品質和供應量的穩定、餐廳和農友認知的差距等等,都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,彼此建立信任感後,再一起配合菜單設計,規劃農產品的生產周期。

「這就是為什麼要取名有機『之心』,要用心了解大自然運作,不把彼此當作單純的買賣者,體諒彼此難處,才能夠實現和大自然共存的有機精神。」計畫主持人─黃璋如教授這樣說。

 

  *『甲蟲小百科』線上閱讀:http://bit.ly/2pAg5Df 

 


 

台灣有機食材類別:1.有機米類、2.有機蔬菜類、3.有機水果類、4.有機茶飲類、5.有機雜糧(豆、麥、薏仁等,米除外)、6.加工(含畜產品)、7.其他

「有機之心‧美食餐廳」根據上述五大類別的使用情形,分成五心等:

等級 說明
一顆心 餐廳至少提供一道以國產有機食材為主的餐點供顧客選擇
兩顆心♥♥ 餐廳至少提供兩「類」以國產有機食材為主的餐點供顧客選擇
三顆心♥♥♥ 顧客不需選擇就一定能享用到至少一道以國產有機食材為主的餐點
四顆心♥♥♥♥ 餐廳至少提供三「類」以國產有機食材為主的餐點供顧客選擇
五顆心♥♥♥♥♥ 顧客不需選擇就一定能享用到至少三「類」以國產有機食材為主的餐點

 

 

對現代的廚師而言,烹飪可以改變世界,以食物傳遞訊息,促成一個更公平、更永續的食物生產鏈,當廚師與生產者、消費者抱持共同理想,將能一同改變食物的生產方式,確保飲食安全、生態永續、文化傳承。

我們邀請餐廳一起加入這場翻轉餐桌的溫柔革命,也歡迎推薦您所認識使用有機食材的餐廳。讓我們一起用『吃』來帶動台灣有機農業的發展!

 

 


餐廳加入自我查核表:

□ 不是有機食材,就不標示為有機
□ 採用加工有機食材,其外包裝上都有「有機」標示
□ 每日公告該日使用之有機食材並提供驗證證書供消費者閱覽
□ 有機食材的進貨單據都確實保留,同一食材若同時(平行)購買相同品項之非國產有機食材時,確實區分存放
□ 有機食材供應不足時,絕不使用非有機又標示為有機
□ 菜單的標示都符合有機規範。例如「鮮蔬南瓜燉飯(有機南瓜、有機米)」,而非命名為「有機南瓜燉飯」


有機之心美食餐廳 > 關於我們